多瑙河上的珍珠


布達佩斯的街道很典雅,兩側暖色系而平實不花俏的房子,給人一種平靜的感覺,觀光客不多的冬天,正好可以漫步在街頭享受這座城市的悠閒。布達佩斯擁有「東歐小巴黎」的稱號,當時只覺得這兩座城市規模不同,藝術氣息也不同,這樣的稱號未免誇大,不過事後回想起來,巴黎的古典與浪漫,也確實只有布達佩斯能夠觸及皮毛了。

這裡的物價明顯比維也納低得多,除了距離西歐經濟體比較遠以外,沒有加入歐元區也是抑制物價上漲的原因之一。我們在路邊的換匯所換「福林(Magyar Forint)」,一歐元可以換得大約三百福林,雖然不像在越南時動輒數十萬在花,但在超市裡隨意買些飲食,也得花上近千福林,與歐元、臺幣相比之下,對於金錢數目的感受又是另一回事了。另一方面,福林的最小單位雖然是到個位數,但實際上用現金在買東西時,只會計算到五福林,零頭會直接被吸收掉。

不過像這樣的新興市場,卻也是許多大經濟體在積極著手的目標,特別是中國與韓國。在市區最重要的八角路口(相當於臺北的仁愛圓環,但小一些)就能看見這樣的現象,圍繞路口的四棟建築中,有三棟是被外資包辦,分別是中國銀行、三星、以及勞力士,而路上也不時看到華為的廣告與產品,顯示布達佩斯的消費力正在逐步提高中,而大量的中國移民扮演重要的關鍵。

我們走進歌劇院,沒想到才一大早便有不少人聚集在大廳準備看演出。在維也納,進歌劇院看演出是夜晚的社交活動,觀眾會盛裝出席,穿著西裝與高貴的晚禮服,然後在交誼廳裡頭的高腳桌旁啜飲著香檳或小酒,把酒言歡,認識新朋友;另一方面,維也納的歌劇院也是觀光客來朝聖的重點,因此總有那麼一群衣著隨意的人,拿著相機狂拍猛照。但是此時在布達佩斯歌劇院的人們,穿著規矩樸素,不像是來交際的,反而比較像是好友三兩約出來消遣,也許是不需進入職場工作的家庭主婦,漫長白晝的排遣吧!

聖誕節已經過了幾天,德國的聖誕市集都已經結束,不過東歐一些城市的聖誕市集通常營業到月底。在聖史蒂芬大殿(Szent István Bazilika)前有一個小小的聖誕市集,這裡的攤位與德國聖誕市集不盡相同,食物的種類也比較多,除了常見的香腸、豬腳與熱紅酒以外,還能吃到匈牙利道地的海鮮飯或是燉肉,雖然聖誕市集裡的東西會稍微貴一些,在戶外吹風用餐也比較辛苦,好處是攤商聚集,吃喝比較方便,不用找個別的店面跑。

街頭上的人不少,但是並不會讓人感覺急躁,整座城市很空曠,卻又不像維也納那般冷清,不過冬季來訪的缺點就是實在太冷了,冷風呼呼地吹,縱然悠閒,卻也偶爾需要到室內取暖一番,想起夏末去巴黎時,真是天壤之別啊。

巴黎擁有塞納河,布達佩斯擁有多瑙河;巴黎擁有亞歷山大橋(Pont Alexandre III),布達佩斯則擁有塞切尼橋(Széchenyi Lánchíd)。其實布達佩斯與巴黎還真有那麼幾分像呢!

典雅的塞切尼橋跨越美麗的多瑙河。若說湄公河把最美的一段留給越南,那麼多瑙河最迷人的一段,想必是留給布達佩斯了。站在塞切尼橋上頭俯瞰多瑙河,彷彿看到了寬版的巴黎塞納河。多瑙河的河面更寬闊,河上來來往往的船都讓這閒靜的城市活絡起來。晴天時的多瑙河藍得飽和,據說在奧地利的作曲家小約翰‧史特勞斯(Johann Baptist Strauss)譜出《藍色多瑙河》圓舞曲以後,住在多瑙河兩岸城市的人們,才突然發現原來多瑙河真的是藍色的。

布達佩斯的河畔比舊城裡熱鬧,右岸又比左岸熱鬧,就像巴黎的夏樂宮(Palais de Chaillot)一樣,如果在這座城市裡,想要一眼望穿多瑙河最精華的一段,就必須登上右岸的城堡山。在塞切尼橋頭,有登山索道可以搭上城堡山,不過其實城堡山的高度不足一百公尺,從旁邊的林蔭步道走上去也是輕輕鬆鬆,沿途可以欣賞不同俯角的多瑙河,也是一大享受。

登高望遠,多瑙河畔最華麗的建築就是國會大廈。新歌德式的國會大廈是一座龐然大物,在沒有摩天高樓的布達佩斯顯得非常宏偉,據說這是目前全匈牙利最大、也是最高的建築物,讓人不禁讚嘆這座身為首都的城市,竟能維持低度開發的天際線,保留純樸的老城印象。一旁亮黃色的瑪格麗特橋(Margit Híd)與蔚藍的多瑙河形成鮮明對比,就連行駛在橋上的路面電車也是亮黃色的,鮮豔的色彩總讓人以為置身童話世界中。往更遠處看,大片的平房應是住宅區,而另一頭新城區有許多建設,不知道多年以後再度造訪這座城市時,新城區的商業大樓是否會占據這原本開闊的天際線呢?

起源於德國黑森林的多瑙河,沿途流經了維也納與布拉提斯拉瓦,經歷了一千多公里抵達這座迷人的城市。在布達佩斯,多瑙河兩岸的風景,其實比巴黎來得自然,兩岸充滿歷史的痕跡,卻不會帶來壓迫感。如果從多瑙河上遊乘船而下,經過布達佩斯時肯定會為之驚艷,怪不得也有人說,布達佩斯是「多瑙河上的珍珠」。

Published on March 05,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