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隆冬,高緯度的天光格外短暫,利用漫漫長夜進行城市間長途移動,是我們一貫策略,張開雙臂擁抱車廂外寒冷空氣,鹵素燈昏黃遍地積雪,若即若離的回憶乍現。我們已第二次造訪里加,首次探訪,便在短短的一日之前,因為飛機延誤而不得已改飛里加,再從這兒搭車去塔林,我們曾在此停留數小時,以解空腹之急。說來,初識的姿態並不優雅,卻也意義深長。
我們落腳座堂廣場旁一間公寓,這一區全是由古老石塊所鋪成的步行區,一般民眾的車輛禁止通行,顯得格外清幽寧靜。半夜肚子餓,與土豆到附近的餐廳買速食,我喜歡這裡深夜街道,殘留白晝繁盛痕跡的里加,與塔林相比又是不同韻味。
里加是座令人多愁善感的城市,特別是在靜謐的午夜,淒冷的海霧壟罩寂寥的街道,每一塊石磚彷彿都刻著陳年舊事。還記得公寓對街那面紅綠漸層的牆上,木製的窗框承載一段古老的歷史,龜裂的塗漆與繡黃的水漬則道盡時間滄桑。「當有人說一件事情是不可能做到的,並不能阻止一個人去完成那件事。」牆上兩行字這樣述說著,從那時起,這段文字便成為我最愛的一句話。
我於里加,已不再只是匆匆的過客,當我觸摸了它美麗的哀愁,當我品嚐了它寧靜的溫柔。
這天夜半,我決意要去深夜咖啡。如果說,認識一個人必須在他最孤獨的時候,那麼,認識一座城市,也必須在它最沉靜的時候。孤獨的人在孤獨的城市,在寂寥的夜裡喝一杯咖啡,才算是交上了心。我將鬧鐘定在凌晨三點半,前一晚講好與我同去的 Yuki 也準時醒來,為免驚擾眾人,我們披上厚厚的衣物旋即出發。
次日清晨,整片廣場已被白雪覆蓋,寒凍的撫曉之際,旅人們一行再度踏上探索之路。我們走到老城邊緣的公園旁,這裡有一間評價不錯的麵包店,照例吃著最愛的可頌,配上一杯熱騰騰的拿鐵咖啡。深夜的漫遊是夢,還是這一切記憶的開端?答案早已不重要。美味的早餐就像一把釋放靈魂的鑰匙,將人從夜的夢迴中引領而出,精神飽滿地去體驗這豐富的白晝世界。
說到對於里加這座城市的記憶,其實腦海裡浮現的都不是那些旅遊景點,時至今日,我也早已忘記里加有什麼壯觀的景緻,教堂是什麼名字,或是去了哪一間博物館。我還記得的,只是那些信步而至的不知名公園,那些大家玩得不亦樂乎的城市一隅。
在熱帶、副熱帶地區生長的我們,對於下雪的感覺是很新鮮的,在里加的一場雪,是我們大部分人生命中的第二場雪(第一場雪在塔林,半夜趕路無暇體會),用完早餐,眼看窗外大雪紛飛,大家索性就在麵包店對面的小公園裡玩起雪來。於是,大家開始在鬆軟的雪地上搓起雪球互扔,合力堆起小小的雪人,還用遮光罩與太陽眼鏡替它裝扮一番,路過的當地人一定覺得這群人很有趣,很幼稚,或是很奇葩吧!這種感覺,想必就像在臺灣看到許多外國來的觀光客,對著我們習以為常的景象驚嘆連連,比方在廟裡拿著 GoPro 對著香爐拍照,或是對於夜市裡千奇百怪的食物充滿好奇。
過往的生命中,我們生活在安逸的家鄉,很少獨立遠行去看看世界之大,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有那些會令我們大開眼界的風景與文化,那些挑戰我們從小建立起的價值觀的事物,當經驗累積足夠多的衝擊,我們開始蛻變,開始熱愛挑戰,開始學習寫下專屬於自己的故事。就像下雪這般平常的事,於我們而言,卻能樂在其中,這就是一種生命思維改變的歷程吧。
而除了對於外在事物的經驗以外,最值得珍惜的,無非是有這樣一群朋友,我們可以毫無距離地交流,像群天真的孩童們玩在一塊,一切都是那麼潔淨與單純。
波羅的海三國的物價,相較於西歐其他城市來說低得多,加上才剛進入歐元區不久,所有東西感覺都是物美價廉,特別是乳製品。在臺灣,一公升的牛奶在超市就要近百元的價格,在里加則是兩歐元有找,而與臺灣「濃醇香」的牛奶相比,這裡的牛奶比較稀,清爽的口感更符合我的喜好,每天買一瓶揹著當水喝,已經成了例行公事。這裡冬日寒冷,牛奶在戶外就像是在冰箱裡一樣,不必擔心會壞掉,真的是很方便呢。
找物美價廉的東西,里加的中央市場絕對是最棒的地方。這裡堪稱歐洲數一數二的大型傳統市集,由當年德國「齊柏林(Zeppelin)飛船」的停機坪改建而成,市場內依照販售商品的類別,分配攤商於總共四個停機坪中,動線相當完善,場內整潔並且井然有序,簡直像在逛國際級的博覽會一般。我們在市場裡頭買了些燻肉來吃,果真是少有的美味,住在這座城市的人民有美食陪伴,肯定很幸福。
下午四點,天色便已漸漸暗了下來,我們登上了老城中心聖彼得教堂(Sv. Pētera baznīca)的鐘塔上,欣賞華燈初上的雪國城市。廣闊的道加瓦河(Daugava)靜靜地流過,這是座融合了現代發展與純樸景觀的城市,中央市場那四座停機坪相當顯眼,遠方島上的電視塔則是突兀地刺穿了天際線,河流上火車鐵橋彷彿帶著人們回顧百年歷史,而我們總愛笑另一座懸索橋像極了基隆河上的大直橋。
原來對於一塊土地的記憶,並不僅止於它的過去,也包含了現在與未來,從踏上這塊土地開始,我們也成為故事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就是信仰。還記得遠遠望著自由紀念碑,一起吃著拉脫維亞招牌的 Laima 巧克力冰棒的畫面,此時此地,手中的冰棒並不會因為離開冰箱而融化,或許這正是象徵著一段回憶的不朽,在跨越了時空以後,也依舊誠摯如初。
Published on May 01,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