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在臺北開車嗎?


每次剛降落荒島,總要先與陳博照面,他是王蟲的荒島老闆,在荒島的日子裡,除了這類禮貌性的會面之外,倒也沒什麼機會見到他。其實與陳博見面難免是有壓力的,因為從許久以前,直到數次造訪荒島,總會收到許多關於辦公室的叮嚀,縱使無需太過操心,卻仍希望能避免旁生枝節。拜會陳博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向陳博請一台代步公務車。

說到在荒島開車,其實並不是特別困難的事情,與臺灣一樣左側駕駛,公務車也都是自排車,只要明白交通規則與駕駛習慣,比起臺灣混亂的交通環境,荒島上開車其實是更簡單、更悠閒的。

聽許多學長分享,早期老師會希望出差的學生能去考到荒島駕照,畢竟他們必須經常性地去荒島,有當地證件對於出入境也是一種保障。不過到我們這個「世代」,倒也沒聽過老師這樣要求了。關於考駕照的事,其實我有想過,在考過筆試之後,得先向監理所申請學習駕照,兩週之後可以申請路試,只是後來想想,有了荒島駕照以後,在國境內就再也無法使用國際駕照開車,而且短期內應該也不會定居在那裡,所以也就沒特別想去考了。

「你有在臺北開車嗎?」陳博總是這樣問。老實說,我還挺懷疑陳博是否打從一開始就沒記住我這個人,否則怎麼會每次談話的內容都跟前一次大量重複。其實這樣也好,我只是個年輕的小嘍囉,更不想被捲入多餘的紛擾,這時候能夠讓自己在他人的印象中是片白紙,實在應當珍惜。我回覆他:我有在臺北開車。這是標準答案。聽說陳博判斷一個人有沒有資格在荒島開車的標準,不是他有多久的開車經驗,不是他是否經常開車,更不在於他擅長開哪一種路,駕駛習慣與技術如何,而是他「有沒有在臺北開車」。第一次到荒島的時候,我的回答不夠堅定,聲音上揚,眼神游移,於是陳博並沒有立刻採信當時年紀輕輕的我的回答,希望 CY 帶我出去測試看看。想當然,這只不過是個把人打發走的理由,那一次最終也沒分配公務車給我。

事實上,臺北的路況跟荒島實在天差地遠,在臺北,車輛密度之高,駕駛人習慣之差,都是荒島人難以想像的。記得許久之前,臺北曾經有過一陣子「禮讓行人禮貌運動」,即依照「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只要行人在綠燈時行走斑馬線橫越馬路,轉彎車輛距離三公尺以內就視同違規,如果被搜證檢舉,駕駛人還必須被罰錢。實際上走在臺北街頭,天天都有無數缺乏耐心的駕駛人與騎士,硬要跟行人搶那幾秒鐘的時間。然而在荒島,駕駛無論如何都會尊重行人,而行人也時常會與駕駛示意表示感謝,這才是良好的互動關係,馬路應當是共享資源,開車的不比走路的偉大,反而操作汽機車的人更應當謹慎小心,以免代步工具反而成了傷人凶器。

不過陳博的考量也是有其道理。我們在荒島的公務車是排氣量較大、可以切換二輪與四輪驅動的休旅車,駕駛的視野比起一般房車來得高,較寬且長的車身也會讓死角更多,掌握車身範圍與內輪差的能力是相當重要的。據 Fu 說,老師派去荒島的每一位學生都曾經發生過或大或小的事故,曾經有學長在觀測結束下山的途中,因為疲勞駕駛而把車開出了車道,卡進火山碎石堆當中,最後還請了軍方協助救援才將車子掛上來。關於公務車的曲折故事還有很多,甚至多到最後連保險的條件也變得越來越嚴苛,怪不得陳博要如此慎選駕駛人。

至於我,下一次從陳博手上「騙」到車,已經是一年多以後的事情了。

Published on February 13,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