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義


John 一直熱情邀約我去參加他們教會舉辦的感恩節聚會。這幾年來,我發現自己對於宗教產生不少好奇心。小時候家裡沒有信教,在我們鄉下地方能看到的,也大多是佛、道、儒教等混和的東方民間信仰,因此對於西方宗教所知甚少,來到都市生活以後,才發覺原來在我們生活週遭,西方宗教的影響無所不在。

另一個關鍵是:團隊裡跟我同一期的 Johnny,是個虔誠的基督教徒。

這件事情,是多年前我們一起去神戶參加會議時才知道的。那時候開會結束,我們安排回國前最後一天去京都觀光,參觀那些知名的廟宇古蹟,沒想到 Johnny 對於付錢買那些符咒般的「參拜券」如此抗拒。後來仔細想想,當時我們已認識一年,我的觀察力卻如此薄弱,始終沒察覺到他是基督徒,確實也該檢討……

除了 Johnny 以外,Ven 也是虔誠的教徒,不過他信仰的是佛教。

大多數人,包括我自己在內,對於宗教其實都有多少誤解,以為宗教只是把無法解釋的現象推託給上帝或神明,禱告或是唸經,勸人為善,讓矛盾的心靈能夠得到慰藉,事實上,在經歷好幾次與 Johnny 和 Ven 討論以後,我們發現其實宗教與科學背後的精神是一致的。每一個宗教都有屬於它們自己的「教條」,然後依據邏輯的推演而得到更多能夠運用在世俗的概念,而宗教與科學在理念上彼此互不衝突,科學的假設亦可能源自於宗教的信仰。

宗教與科學的互動行之有年,許多古文明的宗教儀式都已被證實是與科學現象直接相關的,希臘三哲的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除了對於宗教哲學的思想有很重要的貢獻之外,他們同時也是當代諸多科學領域的專家。柏拉圖設想宇宙最基本的數學元素是兩種特殊的三角形,從而認識到人類所處的三維空間裡頭只存在五種正多面體,他將這五種正多面體分別對應為世界上的「地水火風」四種基本元素,以及構成天上物質的「乙太」,這樣的宇宙觀主宰了後來一千多年的西方宗教與科學,即是大家所熟知的「地心說」。而亞里斯多德身為柏拉圖的學生,所信仰的宇宙卻與柏拉圖不盡相同,亞里斯多德的思想在中世紀以前的歐洲並不受到重視,卻在中東大放異彩,當他的學生亞歷山大在東征波斯的時候,將他的思想傳遞到了阿拉伯世界,成為伊斯蘭教與猶太教哲學的重要基礎,甚至在歐洲經歷黑暗時期進入中世紀以後,為基督宗教與科學的復興寫下新的篇章。

宗教思想的演進,正是科學發展的重要關鍵,而科學上的新發現,也同樣回過頭來檢討宗教與信仰,因為當我們相信上帝是全知且全能之時,有限的人類即永無可能透徹領會上帝的指導而不犯絲毫錯誤。數百年來的地心與日心說之爭,看似是科學問題,輕而小的物體必須環繞著重而大的物體運轉,其實以現在的觀點來看,那也不過是換個座標系統罷了,兩者對於現象的解釋同樣精確、也同樣合理,這當是信仰層次的問題。因此,對於我們現在所深信的科學模型,是否距離真理比較近?簡潔而直白的理論表述向來是多數科學家所信仰的目標,然而這樣的信仰內容,不正屬於宗教的一部分嗎?就像 Ven 時常告訴我們的,他認為宗教其實就是宇宙學,是現代科學背後的哲學根基,那也正說明信仰對於俗世日常的價值了。

我答應 John 會一起去參加感恩節聚會,我想我對於宗教在生活中的實踐並不那麼熟悉,親身參與會是最直接的學習方式。John 告訴我,有機會想要和 Johnny 討論關於「三位一體」的信仰。John 是摩門教徒,他並不認為「三位」是「一體」而是「三體」,也不認為「聖經」是唯一的最高準則,這是對於基督信仰的挑戰。我曾聽聞基督宗教已公開不支持摩門教,或許這是為什麼 John 會有興趣跟 Johnny 討論信仰的原因,於我所知,他們或許該被視為不同的宗教,然而關於信仰的細節,我亦沒有過問太多。此刻,我樂於融入這場聚會,共同的信仰能夠帶給人們平靜、以及勇往直前的堅定,主持人朗誦所有人的感恩小卡,那都是充滿溫度的人情味。

每一門宗教都是一門宇宙學,但這門宇宙學談的不只是人類對於宇宙的夢想,也談生而為人在這浩瀚宇宙中的思想與價值;而每一門宇宙學也都是一門宗教,或許我們永遠不需要用精確的算術去計算人生,但擁抱信仰讓生命的存有更實在。於是我們會成為更好的人,認識世界更多,學會滿足並享受快樂。

「我感謝能夠身而為人,窺視宇宙學的教條。」我在心底寫下這張小卡,靈魂在燦爛的星夜中幫我朗誦。

Published on March 17,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