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城堡街往北走到底,會來到一座獨立的山丘。這裡是涅里斯河與維爾尼亞河的匯流處,兩條河圍繞著山丘的北面與東面。這座山丘,曾經是維爾紐斯城堡的所在地,不過今天已經看不到城堡的身影,只剩下格迪米納斯城塔(Gedimino pilies bokštas)獨自屹立在空曠的山頭上。
維爾紐斯冬季的日照時間太短,白天的時光只足夠探索這座城市的皮毛。在漸漸暗淡的光影中,我們索性悠哉地爬上城堡山丘。山頭上,我們可以望見蜿蜒而過的涅里斯河,將維爾紐斯的老城與新城區切割開來,對岸高樓林立的新城區華燈初上,連結新舊兩城區的明道加斯橋(Mindaugo tiltas)車輛川流不息。深藍色的暮光與橘黃色的鹵素燈,一同將涅里斯河與兩岸雪白的大地,染成溫柔的粉紫色,就像童話故事般夢幻而祥和。
山坡鋪滿鬆軟的新雪,又喚醒大夥沈睡的童心。我們從山頂往下滑,像幾天前在高亞國家公園時一樣,然後捨棄蛇繞而上的石板道,截彎取直,直接攀爬雪坡回到山頭。在這個城市公園裡,無論如何,總是比高亞那樣的野外地形安全得多,我們也因而玩得更開、爬得更高。我們甚至興奮到扔起雪球來。起先是我們從山頭上扔向站在山腰的大師,而大師必須接住雪球不能破碎,後來我們也以山腰的垃圾桶為目標,玩起超遠距離的投籃。其實,昏暗的天色加上遙遠的距離,別說把雪球精準扔進垃圾桶,有時候甚至連扔到哪裡都看不清了。幸好夜裡的行人稀少,否則若是「流彈」砸傷了人,可不是件有趣的事情。
當大家都玩到精疲力竭,準備打道下山時,目光突然被路邊可愛的警示牌吸引住。紅色的禁止標誌裡,畫得像是一個投手正在投球的姿勢,仔細一看英文標示,才發現原來是「禁止扔雪球」。我們豈不是才在這裡扔雪球嗎⋯⋯。犯罪完才發現罪行的心情,還真是既好笑又心虛。不過仔細一想,原來像我們這樣的「屁孩」還真是不少,竟然讓政府特地創造了這樣的警示牌來做規範,確實令人嘖嘖稱奇。
穿越山腳下偌大的主教座堂廣場(Katedros aikštė),我們走到維爾紐斯老城區的另外一頭。不知道是否因為天色昏暗,暖色的街燈營造出一種成熟浪漫的氛圍,這一區的建築與街道顯得格外典雅,路上可以看見一家又一家充滿氣氛的餐廳。就這樣,我們一行人在街道上沒有目的地漫遊,最後在網路評價的指引之下,走進了一間頗具特色的立陶宛餐廳。
圓環對面就是火車站了。剛過九點,老城像是沈睡已久般地寧靜,似乎毫不在意誰的離去而誰又到來。今晚是此行在波羅的海三國的最後一夜,不過這並不是一個完整的夜。當我們從美麗的夢境中醒來,睜開沈重的眼皮,撐起疲憊的身軀時,我們會看見華沙的白雪,呼吸華沙的空氣。
而街道不再祥和,店員不再親切,自由的笑容不再飛翔。
Published on November 13,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