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之巔


最初是一句玩笑話:「暑假一起來爬個富士山吧!」我這樣試探著 Bryan。凌晨三點的八合目,山屋外頭已熙來攘往,每天平均得有數千人登上富士山頭,一睹那神聖的「御來光」。

爬富士山,總令人回想起在荒島爬 Mauna Loa 的記憶,它們兩者有共通之處——都是火山,也有截然不同的一面——Loa 是座與世隔絕、幾乎了無生機的玄武岩火山,而富士山則是座在登山季時熱鬧非凡的安山岩火山。在 Loa 時,那是享受一個人的孤獨,置身在大自然絕對的靜謐之中;而在富士山,則是把握朋友之間相聚的時光,因為我們都明白,在這趟旅程結束以後,能如此暢懷的機會已不多。

會有登富士山的念頭其實由來已久,然而真正有心想要付諸實踐,那是在看到 Snow 不斷的身體力行以後,這位熱血的山友姊姊,也是「督促」我在登山這塊領域持續精進的老師之一。此行不久前,我在東京街頭,獨自蒐集著富士山的登山資訊,我在神保町的書店翻雜誌、查地圖、訂計劃,回想爬 Loa 時,我僅僅帶著前一晚花了五分鐘上網下載的等高線圖就出發,獨自登山與組團登山,心境是天差地遠,所需的準備與所背負的責任也是天差地遠,這也是看著 Snow 一次又一次踏上百岳、一次又一次在海外登山的分享帶來的啟示。

人龍隨著蜿蜒的山道緩緩移動,身為已習慣黑暗的天文人,遠方散射來的一點餘光就足以掌握路況,對於這趟唯一夜行的路,更讓人樂於享受滿天星辰,富士山的碩大顯得人類渺小,無垠的宇宙也是,這樣的處境能夠使人專注於和自己對話。那一年在雪山圈谷下,從巨大的冷杉林中窺視著樹梢的星空時,大自然就已訴說它的深不可測;黑森林之上,空谷卻沒有回音,巨大而耀眼的獵戶盤據東方,祂已看盡千年來生命的來來去去。此時此刻,富士山上,我們只能再度對著獵戶膜拜,只能景仰宇宙之恆常。

我們還算是比較早抵達山頂的一群,沒想到山頂上竟是如此「繁榮」,一字排開的店面不說,戶外更有成排的板凳供人歇腳,每年只開放兩個月登頂的富士山,平均每天都有數千人來訪,那是多麼高負載的觀光模式啊。山頂就像山下的夜市,吃的幾乎可以說是應有盡有,我們走進其中一家店,每人點了一碗熱騰騰的烏龍湯麵取暖兼果腹,在寒冷的山上,這可是多麼幸福的享受,即使只是一碗再普通不過的麵,那都是人間美味。

前幾天還是時陰時晴的天氣,今早天公伯很賞臉,像蛋黃一樣的太陽突破雲海冉冉而升,高空輕薄的雲彩被染紅;日出東方,山腳下的湖泊金光閃爍,低空的雲氣被照得千絲萬縷,讓人一刻也捨不得移開視線。層層疊疊的山巒,遠方的伊豆半島與駿河灣,以及被密密麻麻的房屋侵蝕的陸地,只有在登高以後,才更能領略大地的情感,從置身其中到抽離以後,才學會用更宏觀的眼光看世界,這就是為什麼人類需要熱愛大自然,也需要走進大自然。沒有標準答案的人生,只有不斷灌溉與收穫,開拓的辛勞在踏上峰頂後,精疲力竭都感動。

劍之峰上,海拔 3776 公尺,這裡是富士之巔,是日本之巔,遼闊的景致需與夥伴共享,讓我們敬上彼此,以富士櫻高原麥酒。

Published on March 25,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