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美泉宮(Schloss Schönbrunn,又稱「熊布朗宮」)的中央大道上,古典主義的宮殿建築、巴洛克時期的裝潢藝術與佔地廣闊的法式園林,讓人有種似曾相識的熟悉感。噢!我想起來了,是凡爾賽宮。
凡爾賽宮大概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皇宮,跟偌大的美泉宮比起來更加氣勢恢宏。這座極盡奢華的宮殿,包括整座皇家庭園,總佔地面積達八百公頃,超過臺大總校區的六倍、大安森林的三十倍。玫瑰紅的大理石牆面,精雕細琢的鍍金雕刻,華麗的柯林斯式石柱,突顯昔日王公貴族的高雅與品味。庭園中每年種植超過二十萬棵樹,中央有一條長 1.6 公里的十字形水道,五十座噴泉散布在庭園各處。
法蘭西國王路易十三建造凡爾賽宮作為狩獵行宮,當時的凡爾賽宮只是一棟豪不起眼的兩層紅磚樓,今日所見的凡爾賽宮主要是路易十四執政時期擴建的成果。
路易十四,聽到這個名字一定不會覺得陌生,他是波旁王朝(Maison de Bourbon)最有名的國王,也是世界歷史中在位時間最久的君主之一。他愛漂亮,熱衷於跳芭蕾舞,極度自戀,是「時尚」這兩個字的最佳代言人,他自稱為「太陽王」,在凡爾賽親政之後建立了絕對王權……。不過,在歐洲歷史上意氣風發的路易十四,幼時的生活其實顛沛流離,處處充滿威脅。由於王國長年對外作戰,國內又暴動不斷的緣故,巴黎的政治與社會氛圍處於非常不安定的狀態,路易十四甚至曾在夜裡與母親狼狽逃離羅浮宮。這些負面的兒時記憶,成為他日後決定將整個法蘭西宮廷遷往凡爾賽的主要原因。
在凡爾賽宮前的榮耀廣場上,騎著馬的路易十四青銅像屹立不搖,彷彿統領著千軍萬馬。回顧歷史,我們知道在這塊土地上,沒有誰比他更適合在此流傳千古。
充滿享樂的凡爾賽宮也醞釀出不少風流韻事。路易十四的眾多情婦,路易十五與杜‧巴利伯爵夫人(Comtesse du Barry)的情史,以及路易十六和瑪麗‧安東妮(Marie Antoinette)皇后的悲劇聯姻,無數宮廷秘辛都被廣為人知的文藝作品傳頌下來。
即使經歷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今日的凡爾賽宮中仍然能夠找回這些宮廷八卦的痕跡。在凡爾賽宮殿的西北方不遠處,矗立著兩座規模較小的別宮,大特里亞農宮(Le Grand Trianon)是路易十四為了他的情婦曼特儂夫人(marquise de Maintenon)所建造的,而小特里亞農宮(Le Petit Trianon)則是路易十五窩藏情婦的地方。這兩座宮殿的規模雖然遠不如凡爾賽宮,仍然相當有看頭。
在大革命時期,瑪麗皇后被認為是法蘭西宮廷奢華無度的罪魁禍首,在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台的九個月之後,瑪麗皇后也因為叛國罪被送上斷頭台處決。在當時,瑪麗皇后無疑地成為民怨發洩的出口。「我終於想起了一位崇高的公主挽救時局的辦法:當她獲知農民沒麵包時,她說『讓他們吃布莉歐(brioche,一種法國甜點麵包)好了。』」盧梭在他的《懺悔錄》(Les Confessions)裡頭這樣寫道。這是「何不食肉麋」的法國版本,而文中「崇高的公主」,顯然便是影射瑪麗皇后。
其實瑪麗皇后對於凡爾賽宮廷的奢華生活也倍感疲倦。她要求建築師理查德‧米克(Richard Mique)依照畫家胡伯特‧羅伯特(Hubert Robert)的設計建造一座小農村,這座小農村就座落在小特里亞農宮後方的腹地,每當瑪麗皇后想要逃離宮廷生活的時候,就會來到這裡體驗農家生活。
大革命結束以後,凡爾賽宮淪為廢墟四十年,才由奧爾良王朝的路易腓力(Louis-Philippe I)國王下令修復,並且以歷史博物館的模式經營。
時至今日,凡爾賽宮及其花園的規模之大,仍然令人瞠目結舌,園區裡甚至因此有提供遊園車接送的付費服務。我們從特里亞農宮到阿波羅噴泉(Bassin d'Apollo),陽光從西邊灑向凡爾賽宮,將原本就華麗的宮殿照得金光閃耀。中央寬廣的綠園道以及大運河正是貫串凡爾賽宮的軸線。居高臨下,花園像座大森林,兩旁的樹木被裁剪成方方正正,就像是座天然的綠色長城。規矩的林木之間,無數通道穿梭其中,每一區又自成一座小花園,各具特色地盤據一方。
熙來攘往的遊客,有的駐足拍照,有的甚至在運河上優閒地划起船來,如今的凡爾賽花園儼然是一座超大的自然公園。莫札特的交響曲響起,華麗的水舞在藍天下綻放開來,燦爛的陽光在晶瑩剔透的水珠畫上一道淡淡的彩虹,好像王國的興衰成敗都已經雲淡風輕。
站在華麗的鏡廳中央,層層疊疊的像在鏡中的世界延伸,彷彿在告訴後世的人們,那些曾經繁華的風花雪月,都是歷史故事中的一抹幻影,把時間拉長來看,也不過是曇花一現、終歸塵土,到頭來仍是夢一場。
Published on September 09,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