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還沒露臉之前,是一天之中溫度最低的時候,空氣依然殘留昨晚大雨的潮濕,地面的積水也還未乾透。一踏出旅館大門,狂野的風不留情面地襲來,凍得我們畏畏縮縮。總算熬到了地鐵站,才發現竟忘記將錢包帶出門,真是要命的失誤。
今天的天氣不太好,天上覆蓋著厚重的雲層,彷彿隨時還要再下一場雨。我們來到卡爾廣場,這裡是舊城的入口,也是奧地利國家歌劇院的所在地。維也納最著名的自然是音樂與歌劇,不過國家歌劇院的外觀卻不如想像中出眾。話雖如此,它依然是座令人驚豔的建築。白天的歌劇院沒有展演,只有上、下午各一場旅客導覽活動,歌劇院外頭則是有不少人兜售晚間表演的門票,每張三十歐元起跳。國家歌劇院的後方,是一座通往霍夫堡皇宮(Hofburg)的階梯,這是奧地利帝國的宮廷所在地。我們一路繞過霍夫堡,從米歇爾廣場(Michaelerplatz)往北沿著紳士街悠閒散步(Herrengasse),最後抵達蘭德曼咖啡廳(Café Landtmann)。
維也納有兩位靈魂人物,一位是廣為人知的偉大音樂作曲家、「音樂神童」莫札特,另一位則是暱稱為茜茜(Sissi)的奧匈帝國皇后伊莉莎白(Elisabeth Amalie Eugenie)。
茜茜是自由靈魂的代表。在嫁給奧地利皇帝法蘭茲‧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ph I)之前,茜茜住在巴伐利亞的帕薩霍森城堡(Schloss Possenhofen),她是馬科西米利安‧約瑟夫公爵(Maximilian Joseph ,常稱「馬克斯公爵」)的公主。馬克斯公爵熱衷於騎馬打獵,也喜愛與朋友聚在一起飲酒作樂,是個絲毫不受禮節束縛的人,而他的孩子們,包括茜茜公主,從小也接受父親自由開放的家庭教育。正因為這樣的出身背景,茜茜公主成為奧地利皇后以後,始終無法適應宮廷裡的那一套嚴謹禮節,並因此與皇太后蘇菲(Sophie Friederike)處得不愉快。與蘇菲之間的婆媳恩怨,可以說是茜茜往後悲劇人生的主軸,包括子女的教養、相處與死亡。原本就多愁善感的茜茜,到了中年以後更是罹患憂鬱症,長年逃離宮廷行旅在外,最終不幸遇刺而客死異鄉。
雖然茜茜在生前並不受到歡迎,但她的美貌與悲劇故事,在過世之後卻被神話般地傳頌開來,甚至可以說成為了奧地利的文化偶像。她的生命歷程與愛情故事被拍攝成電影《茜茜公主》三部曲,同時也成為無數創作家筆下的素材。時至今日,霍夫堡除了做為奧地利的總統官邸之外,其中也包含了茜茜公主博物館,展示過去茜茜在此生活的樣貌,以及許許多多與她相關的文物。人們時常將茜茜公主與英國的黛安娜王妃相提並論。茜茜與黛安娜都擁有無拘無束的靈魂,同樣厭倦宮廷皇室的禮儀,親民愛物,並且擁有仁慈善良的內心,只可惜這兩個人也同是在意外中過世,真是令人不勝唏噓。
其實當歷史故事讀得夠多以後,會不禁感嘆悲劇總是不斷在重演,特別是當我們自詡時代已經不同的時候。說到這裡,不免讓人想到日本的佳子公主。她曾經因為穿著無袖背心出席公眾場所,被媒體大肆報導與討論,連皇室也責備她的穿著過於暴露。原來當一個人被關進所謂禮教的牢籠之中,能夠平凡地飛翔變成那樣難得且珍貴。
在莫札特短短 35 年的人生當中,曾經有一段相當落魄的時期,同樣是因為自由奔放的意志遭受到限制。當時的他正在家鄉薩爾斯堡為教會服務。然而,莫札特的「老闆」,即薩爾斯堡親王大主教杰羅姆‧科羅雷多(Hieronymus Colloredo)規定,他的創作題材僅限於宗教儀式的樂曲。很快地,創作理念受到壓抑的莫札特與大主教的關係變得惡劣,最終,莫札特決定離開薩爾斯堡,轉往歐洲各地流浪,並且因為沒有收入而負債纏身。
莫札特真正獲得自由,是在他來到維也納之後,許多重要的作品也是在這個地方陸續寫出,例如被視為成熟創作的〈後宮誘逃〉(Die Entführung aus dem Serail)、堪稱人生代表作的〈費加洛婚禮〉(Le Nozze Di Figaro)、以及大家時常能夠聽到的〈魔笛〉(Die Zauberflöte)。
與茜茜公主不同的是,莫札特的名氣是建立在自身的才華之上,並且留下了為數眾多的作品給世人。如果談到維也納,人們一定可以馬上聯想到莫札特,卻未必知道茜茜公主是何方神聖。維也納有許許多多名產都圍繞著莫札特,像是巧克力、咖啡、奶酒等……,它們以莫札特為名,並且在包裝印上他的人頭畫像,儼然成為了一種標幟。我們在典雅的蘭德曼咖啡廳品嚐「莫札特咖啡」,其實它就是維也納咖啡(濃縮咖啡加鮮奶油)搭配巧克力奶酒。香濃爽口又帶點後勁的莫札特咖啡,正像莫札特本人一樣,在樂觀開朗的外表之下,卻擁有抑鬱的內心。這股抑鬱的情感在他最後的作品〈安魂曲〉中,忠實地呈現了出來,只可惜,莫札特還沒有親自完成〈安魂曲〉便因病過世了。
用完餐後,服務員過來協助刷卡結賬,他遞上一支美麗的鋼珠筆讓我簽賬,然後笑瞇瞇地說這支筆要送給我做紀念。這就是維也納。自由奔放的精神,總是藏在不起眼的細節裡頭,經歷世世代代,一直流傳下去。
Published on February 10,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