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垂不朽的戒指


環城大道(Ringstraße)可以說是維也納最具歷史價值的一條道路,特別是西環段:從多瑙運河畔開始的蘇格蘭修道院環(Schottenring)、緊接著的大學環(Universitäts)、卡爾‧倫納博士環(Dr.-Karl-Renner-Ring)、城堡環(Burgring)、直到歌劇院環(Opernring)。這條寬廣的大馬路是舊城區的邊界,原本是興建於十三世紀的城牆,後來由於都市範圍逐漸拓展,城牆造成了交通阻礙。到了哈布斯堡(Habsburg)時期,茜茜公主的丈夫、法蘭茲‧約瑟夫皇帝終於下令拆除城牆,並興建了這樣一條具備現代規格的道路。環城大道展示著哈布斯堡王朝的繁盛,大道兩旁也成為貴族與富商打造豪宅的首選之地。

蘭德曼咖啡廳位於大學環上。事實上,維也納大學正坐落在蘭德曼咖啡廳的對街,而這正是環城大道在此被命名為大學環的原因。環城大道每個路段的命名都其來有自,並且大多相當直觀,例如城堡環以及歌劇院環,都是以地標做為命名的依據。通過國會大廈前的那一段被命名為卡爾‧倫納博士環,這是為了紀念奧地利第二共和的首任總統卡爾‧倫納博士,他亦被奉為奧地利的國父。

環城大道是舊城區交通疏運的重要道路,不僅擁有單向三線汽車道,也是不少路面電車路線匯集的路段。除此之外,環城大道上種植了成排的路樹,兩旁規劃了寬廣的人行道。走在環城大道上,可以看見開闊的天空,馬路上的車流雖然繁忙,卻不會讓行人感到壓迫,怪不得連佛洛伊德也樂於在此散步。

順著大學環往南走,沿途可以看見維也納市政廳高聳的尖塔,國會大廈就位於市政廳公園的另一頭,經過國會大廈前的轉彎,馬上就能抵達霍夫堡。從十三世紀的霍夫堡,到今日的國會大廈,西環這一帶始終是維也納、乃至於整個奧地利的政治中心。

位於霍夫堡對街的是瑪麗亞‧特蕾莎廣場(Maria-Theresien-Platz),而廣場兩旁幾乎一模一樣的建築則分別是「自然史博物館(Naturhistorisches Museum)」與「藝術史博物館(Kunsthistorisches Museum)」。這兩座博物館也是由法蘭茲‧約瑟夫皇帝所下令建造,以儲存並展示哈布斯堡王朝豐富的蒐藏品。

瑪麗亞‧特蕾西亞廣場格外熱鬧,一間一間打著暖色燈光的小木屋矗立在廣場之上,裡頭更是擺滿了晶瑩剔透的玻璃飾品、精緻的木雕玩具、或是香氣四溢的碳烤香腸。原來是聖誕市集。東歐的聖誕市集,不同於西歐只開到平安夜,通常會一直營業到元旦前一個晚上。這天是 12 月 27 日,還記得我們兩天前在慕尼黑時,已經逛不到聖誕市集,沒想到來維也納,還能一睹不同文化的聖誕市集的樣貌。

兩天後,我們來到了城東的城市公園(Stadtpark)。

從歌劇院開始,環城大道的東半段依序為卡林西亞環(Kärntner Ring)、舒伯特環(Schubertring)、公園環(Parkring)以及斯塔環(Stubenring)。公園環的「公園」,自然指的是城市公園了。環城大道的東段與西段相比顯得安靜許多,不論是遊客的數量或是商業化的程度。或許是因為維也納河切割的關係,城東的腹地比較小,再加上離政治中心霍夫堡比較遠,這邊多是與城中相仿的住宅式建築,少有大規模的宮殿式建築。

U4 城市公園站的北出口外,被水泥堤防侷限的維也納河安靜流淌著,小橋跨越河道兩端。在今天,這座公園其實沒什麼特別的,規模不大,英格蘭式的庭園格局中規中矩,但如果與周圍的景觀對比之下,它的存在卻又顯得有點突兀了。城市公園本是城牆東南面卡羅琳城門(Karolinenstadttor)前的一塊坡地,從城下延伸到維也納河畔,早在在城牆拆除之前,這裡就已經是深受民眾喜愛的休閒空間,因此,在當時的市長安德烈‧澤林卡(Andreas Zelinka)的支持下,城牆拆除時也就順勢保留了這塊地並規劃成公園。原本卡羅琳城門前的「卡羅琳橋」,在事後改名為「城市公園橋」,它正是地鐵出口那一座小橋了。

為了紀念安德烈‧澤林卡市長催生了這座公園,他的雕像被安置在公園中。其實,城市公園裡頭擁有為數眾多的雕像,甚至可以看見不少鼎鼎大名的歷史人物,例如耳熟能詳的作曲家法蘭茲‧舒伯特(Franz Schubert),和「圓舞曲之王」小約翰‧史特勞斯。

鍍金的小約翰‧史特勞斯銅像,顯示出他尊爵不凡的歷史地位,他所譜出的圓舞曲席捲整個維也納、奧地利、甚至整個歐洲。小約翰‧史特勞斯的成名,便是在茜茜公主與法蘭茲‧約瑟夫皇帝婚禮上的一曲演奏。城市公園裡的庫沙龍(Kursalon),是舉辦音樂會與舞會的熱門地點,小約翰‧史特勞斯的第一場音樂會,以及代表作〈藍色多瑙河〉的首次公演,也都是在庫沙龍舉行呢。

一百多年以後的今天,奧匈帝國已經殞落,兩次世界大戰過去,如今的維也納屬於共和體制的奧地利。不過,維也納的輝煌歷史仍然銘刻在這塊土地上,不曾消失。環城大道被稱為「戒指路」,它不只是一個譁眾取寵的翻譯(環城大道的字根「ring」亦可翻譯為「戒指」),同時也訴說豐富的維也納歷史。起於多瑙運河,也終於多瑙運河的環城大道,承載了維也納的權力與音樂,它正如一枚永垂不朽的戒指,守護這一座音樂之都。

Published on February 17,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