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樂之都不談音樂


熙來攘往的舊城街道,每一處都有遊客駐足,街頭上可以看見拉琴的、跳舞的、甚至遇到了快閃表演,真是一塊充滿活力的土地。對於維也納的想像,大致就像是這樣,這裡是音樂之都、歌劇之城、圓舞曲之鄉。

這樣的印象大致不錯,聖史蒂芬教堂(Stephansdom)前的廣場上滿滿的遊客,從四面八方來到此地停留。不過,似乎少了音樂、少了表演、少了些許期待中的維也納風情。這幾天下來,我們沒有看見過任何街頭表演,沒有人在街邊拉琴,更沒有人在路上跳舞。音樂之都維也納的老街上,比起其他城市,似乎更是「靜」得出奇。

不過,除了音樂之外,維也納倒是有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玩意,例如卡爾廣場地下連通道的裝置藝術「Pi 計劃」。這個計劃的設計者是來自於溫哥華的藝術家 Ken Lum,他與奧地利一間民營的社會研究機構 SORA 合作,共同開發了許多科學數據,並將這些數據展示在連通道的牆面上,目的是希望提醒社會大眾,藝術其實與科學、建築和社會學是息息相關的,特別是透過當代藝術的詮釋。

從納許市場(Naschmarkt)走進地下連通道,便會發現鏡面的牆上寫著一連串數字,彷彿無限延伸至遠處。我們跟著這串數字走了 130 公尺,直到數字的盡頭,才發現這些數字的開頭是「3.1415...」,原來這串數字竟是圓周率的數值,總共記載至小數點後 478 位呢。除了圓周率以外,Pi 計劃亦利用 LED 燈箱的設計,提供了其他十五項即時數據,散佈在通道沿途的牆面上。這些數據,有些反映比較廣泛的社會議題,比方說世界人口數、營養不良的兒童數、今年感染 HIV 病毒的人數、撒哈拉沙漠自年初以來增長的面積等;也有與戰爭相關的數據,例如當年度的全世界軍費開支、因戰爭而死亡的人數、以及地雷受害者的數量;當然,也有些不太嚴肅的話題,像是目前維也納的情侶數量、和今年吃過維也納炸肉排的人數。

自然史博物館同樣令人印象深刻。順著館方規劃的路線參觀常設展,首先會看見一堆石頭,這裡陳列了各式各樣的礦物和寶石,甚至來自於外太空的隕石。在礦物區之後的展廳,是一些古生物的化石,像大家熟知的三葉蟲、菊石、和其他遠古海洋生物,然後跳到恐龍的時代。在恐龍廳裡,除了化石以外,也展示了一些假的恐龍骨骼,以及仿真的恐龍模型。兩層樓高的暴龍甚至還會搖頭、低吼、與觀眾互動呢。穿過冰河時期的迴廊,這裡可以銜接樓梯到二樓的展廳。二樓的一開始,時間又回溯到無脊椎動物,接下來的展廳依序是脊椎動物、節肢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蟲類、鳥類,最後則是哺乳類。這一趟逛下來,果然就像在閱讀大自然的歷史,從地球誕生之初,到生物的出現及演化,最終形成現在我們所熟知的人類文明。

這座博物館其實並不大,兩層樓的環狀路線參觀下來,不需要走上太多路,不過參觀這些琳瑯滿目的文物,說是在逛博物館,實際上卻比較像是進到了一個庫房裡,瞻仰數不盡的蒐藏。這就像打開一本故事書,卻發現它其實是一本厚厚的編年表,吃力地讀完還是見樹不見林。成排的展示櫃,裡頭排著上百顆石頭、上百組化石,如果不是專業的研究人員,恐怕留下的只有眼花撩亂的記憶吧。

來到了特別展的展廳,這裡的展覽可就更讓人嘖嘖稱奇了,才剛跨過通道,就看見一整面牆的看板,上頭全是那些年少時曾經為之頭疼、如今仍然再熟悉不過的物理公式。原來是自然史博物館與奧地利科學院(Österreich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高能物理研究所合作舉辦的展覽:「一切是如何開始。星系、夸克和碰撞(Wie alles begann. Von Galaxien, Quarks und Kollisionen)」。

這個展覽主要目的是向民眾展示科學家們如何去探索宇宙的起源,那些時常聽到的問題,諸如「宇宙是由什麼構成的?」「宇宙是否有開始和結束?」「宇宙有多少個維度?」……。除了傳統的觀測天文學以外,這邊更著重高能物理的觀點,特別是介紹前幾年獲得重要成果、位於日內瓦近郊的大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簡稱「LHC」)。透過對於基本粒子的研究,科學家們可以探索宇宙更早期的物理現象,那是無法直接利用電磁波來觀測的高能時期。盤點看板上羅列的公式,探討宇宙最基本的方程式——廣義相對論中的「愛因斯坦方程式」,就像聖杯一樣被供奉在看板高處,其他基本交互作用的數學式則散布在四周,活像是眾星拱月。而 LHC 最重要的發現,俗稱「上帝粒子」的「希格斯(Higgs)粒子」當然也不能缺席了。除了最基本的數學形式以外,希格斯粒子幾種最基本反應的費曼圖也被畫了出來,真是讓人回想起當年學習這些計算的夢魘啊。

站在聖史蒂芬教堂下,一架噴射客機正拖著長長的凝結尾飛越上空,抬頭望向高聳的鍾塔,深邃的藍天顯得深不可測。在這個沒有音樂的音樂之都裡,我們彷彿聽見了來自宇宙深處的旋律。圓周率,這個數學中最神奇的數,其實是數學裡最原始的節奏;而基本粒子,這個自然界最神秘的知識,則是宇宙中最根本的和絃。原來我們始終談論著音樂。

在音樂之都不談音樂,又談何容易呢?

Published on March 17,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