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島精神


住在 Kaiao 的這段日子裡,我很喜歡一個人到這個海岸來。

那是在 Hilo Bay 的另外一端,機場以北的海岸線上,一座以 Richardson 為名的公園。通往公園的這條路上,沿途聚集了許多住宅,由於遠離市區的關係,這裡相對荒涼,往來車輛無多,Richardson 則已是這條柏油馬路的最底端。最早,是在 Locutus 的自製地圖中看到這樣一個地方,地標是游泳的符號,上頭還註解著「海龜」,可惜以往沒機會往這裡走,這距離還得開車才能夠抵達。

假日的時候,這裡卻變得比市區還熱鬧,多的是當地居民會到這兒嬉戲、野餐、曬日光浴、或是一些水上活動,不論是游泳、浮潛、甚至衝浪,哪裡難得倒荒島上的孩子與大人。在這個荒島上,時常能夠瞥見住宅前的車庫或庭院中泊著私家的快艇,而每逢週末,從高速公路一直到海岸路上就會遇見一艘又一艘,正被吉普與貨卡拖曳著朝向大海前進,原來荒島人如此熱愛大海,在海灘上、在水邊、也要熱烈出航。

這是真正荒島 style 的天倫樂。

同樣是海島兒女,我們大多數人已然遺忘大海的味道,也遺忘了海洋探險的傳統,生活中與海的關聯,如今只剩下海水浴場的沙灘;或許就今日的觀點而言,許多事情都只能歸咎於都市發展的情非得已,但這就像擁有翅膀卻不能飛翔,無非是件令人扼腕的事情。這是我熱愛荒島的原因。在荒島,人們能夠忠實於對大海的熱愛,那是荒島的價值,不論過去或現在,並且也將會一直持續下去。

Richardson 是塊從海岸線往北突出海中的岬角,向西與荒島聖山 Mauna Kea 對望著,乍看之下,Kea 像是座小小的土丘,實際卻是海拔超過 4200 公尺的大山,山頂更是雪之女神居住的地方。從 Richardson 望去,龐大的山體矗立於大海中甚是壯觀,山腳下絲絲點點的小鎮,都無私地襯托大山的雄偉。而這片小小的岬灣裡,不少衝浪客正聚集,趴著板離岸划去,等待下一波足夠強壯的浪頭將他們捎回岸邊,再划離岸去,再等待浪頭,如此反覆來回,在荒島和煦的秋陽之下,在大山擁抱的溫柔之下,在雪之女神的庇祐之下,荒島子民落實數百年來的生活儀式,貫徹那對於大海的景仰。是庫克船長讓世人認識了荒島精神,卻也是他,改變了這「遺世獨立」的天堂。

秋涼的早晨,我亦熱愛踏著一雙夾腳拖,便爬到海中的巨石上曬太陽。澎湃的巨浪直撲而來,一次又一次重擊堅硬的火山岩,噴發成閃爍的浪花並灑落,這是大自然的交響樂、屬於海濤的那一個樂章,彷彿聽著聽著便能夠忘卻一切。闔上雙眼,我用空白的記憶重新知覺外在世界,也許就像笛卡兒經過七天沉思那樣,從一無所有尋回存在的意涵,於是我感受得到,在奔騰的浪頭將碎未碎之際,海龜們就在浮沉之間,隔壁岩石上是浸沐在日光中的一家人,空氣中瀰漫的水珠通透晶瑩的七彩,隨之而來的則是大海深邃的鹹。

睜開眼睛,已然近午時分,原來擁有原汁原味的知覺並不困難,卻需要遺忘時間。

Published on December 11,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