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亮,天空晴朗,大氣仍然像夜裡一樣冰冷,才結束一晚的工作,我坐在廚房裡看著對面的山頭金光閃耀。這天早晨,鞍部裡一片雲都沒有,舉目望去的一切都近在眼前,彷彿在為今天的壯遊升旗奏樂。出行的裝備已經準備好,手中溫熱的咖啡將是整天的能量。在這裡,清晨代表的不是甦醒而是入眠,但今晨將是歷險的起點。
這是第二次去爬 Mauna Loa,距離上一次已有將近一年的時間,同樣那一張國家地理的等高地形圖,這次多了上回的經驗,竟提早一個小時就登上火山口。其實說是爬山,在 Loa 的感覺比較像是爬坡,因為它的岩漿成分主要是玄武岩,流動性很好,所以整座山其實非常平緩,這點與臺灣的山正好相反,我們印象中的山路都是又陡又窄,蜿蜒曲折,而開上 Loa 的路前大部分都是又直又大的高速公路,從海邊的 Hilo 出發時,總是不知不覺就已經開到海拔兩千多公尺的鞍部了。荒島山上的空氣很乾淨,濕度也很低,距離很遠的地方都能看得很清晰,所以第一次爬這座山時,總會誤以為遠方的頂點就是山頭了,其實只是因為坡度太緩,才沒辦法看到更高的地方罷了。
由於 Loa 大多是光禿禿的火山岩,所以沒有明確的步道路徑,與很多地方的習慣一樣,這裡的路線也以石頭堆疊做為標記,這些石頭堆是不能任意破壞、也不能自己隨便疊,而是有負責的單位在管理,因此只要朝著遠方的石堆走,就能保證方向是正確的;反之,如果不按照石堆建議的方向走,而自己以切直線的方式上山的話,很可能會在半路遇到大量破碎的火山岩群,或是落差較大的地勢,反而不好走也不安全了。
或許有人會好奇,相同的路線、相同的風景,為什麼會想要再爬第二次呢?其實這兩次的路線是有些微不同的,上一次登上火山口之後往左繞,直到與山頂對望的位置才停下來;這次則是往右繞,經過氣象站之後爬上山頂。不過爬 Loa 這件事情對我來說,不僅僅是為了攻頂或是看風景。這裡是個非常特別的地方,甚至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孤寂的地方之一,可以讓勞碌的心獲得徹底舒坦,躺在直徑兩英里的火山口旁,富含金屬的深色火山岩在晴陽下閃閃發亮,就像夜空中閃爍的繁星,稀薄的空氣任那熾烈的紫外線刺進每一寸肌膚,這裡完全沒有動植物的蹤影,沒有任何背景雜音,也沒有任何會動的東西,沒有雲、沒有風,那是萬籟俱寂的寧靜。於是,所有的感官都會變得極度敏銳,甚至能夠感受到自己身體的一切運作,心跳變得如此清晰,血液也奔騰起來。原來這就是整個宇宙只有自己孤獨一人的感覺。在夜裡,浩瀚的宇宙讓我們理解生命之短暫,而白晝,孤獨的大山則使我們領悟軀體之渺小。於是,人性從社會中被抽離,意識可以赤裸裸地看著自己的靈魂,用第三者的角度,只有這時候,我們才能夠用最公平的視野來檢討歲月的價值。
整個爬山的路程上,我最鍾愛的就是海拔四千公尺的「露天廁所」,這個號稱全世界視野最棒、可以望見 Kea 與整個荒島東岸雲海的廁所,其實只是個馬桶座被架在岩石的裂隙上,不過這裡的寂靜,伴隨廣闊景致下那種虛無的超脫感,能夠用俯視世俗一切的心情,在這裡解放一番,想來也是人生之一大享受。只可惜幾次經過時,腸胃似乎都沒有準備好要施肥的心情,因此這樣的享受也就只能存於想像之中了。
十二點半,回程下山,才發覺腳指頭已疼痛不堪,原來是指甲太長,在下坡時被壓迫得瘀血了,為了及時趕回去準備今晚的工作,還是得忍受疼痛維持速度。太陽曬得地表空氣快速對流,還在遠處的王蟲與整個山谷像是海市蜃樓,最後那半里路就像天堂路,每一步踩下的瞬間都是一陣劇痛,我看到 CY 手插著腰站在王蟲前面等我,還是晚了五分鐘,卸下裝備,我一跛一拐走到後頭,一如往常地確保馬達與鋼索的狀態。這是登山、也是人生有趣的地方,因為你不會知道挑戰什麼時候來,又將以何種形式來,但是我知道,如果有機會,我仍會再度踏上 Loa 神聖而孤寂的山頂,那些歲月的價值會長存,而我則是忠實的讀者。
Published on February 01,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