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造訪荒島,總要帶上幾包咖啡豆回臺灣,不論是從超市或從農民市集購買,荒島咖啡的種類多元而精緻,口感野性又奔放,教人久久都難以忘懷。
說到咖啡,便不免想到義大利,那是個將咖啡文化發揚光大的國家,在溫暖的地中海上,人們看待喝咖啡同三餐一樣重要,每天總非數杯咖啡下肚不可。義大利人也發展出了各式各樣的烘焙技術,以及烹煮咖啡的器具與方式,最普遍的是以蒸氣來萃取咖啡,如以摩卡壺烹煮,或是透過加壓而萃取出的 expresso。不過,即使咖啡對於義大利來說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標幟,義大利的本土卻沒有生產咖啡豆,而是主要進口自非州和中南美洲。
有別於義大利的咖啡豆多為進口產品,荒島咖啡豆都是來自於在地的農場。對於種植咖啡,荒島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咖啡的生長除了必需擁有足夠的日照,也需要適當的陰涼,而孤立於大海正中央、並且位於信風帶的荒島,海洋型氣候帶來豐富的水氣,午後時常壟罩山坡的雲霧也都滋養著荒島的咖啡樹。此外,荒島的火山土壤擁有豐富的礦物質,更是咖啡美味的關鍵,因此關於荒島咖啡,總是流傳著「火山女神眼淚培育的咖啡」這樣的說法。正因為荒島咖啡的生長條件如此獨特,自兩百年前西班牙人開始在荒島種植小果咖啡(阿拉比卡)起,荒島的咖啡便自成一派,在世界上的咖啡市場中獨樹一幟,誰也無可取代。
最初開始學會喝咖啡是在大學時期。我們從大一開始就過著與其他科系截然不同的悲慘生活,除了理學院的三大主科以外,還有兩門實驗課,再加上中英文等共通科目,幾乎就修滿學分了,每天晚上當外系的室友們敞開房門吆喝著打魔獸時,我們都得埋首在無止盡的作業與預報結報裡。於是咖啡成了我們的好夥伴。喝咖啡不只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精神(其實這點對我倒沒什麼幫助),也是為了讓腦袋可以冷靜下來,讓我們從中榨取一些靈感與智商,以及提升抵禦外在干擾的能力。當心臟跳得猛烈時,我們就可以擁有更多力量來反抗空氣的振動。
而在我的求學過程中,最辛苦的便是大三那一年。當時除了兩門專業必修外,還有幾門物理、天文與數學的專業選修,以及雜務很多的通識課,最慘的是還必須重修大一被當掉的普化,一年下來竟也修了四十幾學分。記得當時每個禮拜都要交一份相對論的作業,光是應付那一門課就足以令人精疲力竭;普化則是選了化學本科系的班,授課教師是一位魔王級的女教授。此外,那一年也忙於經營社團與營隊事務,雖然現在回想起來,以前社團經營的成果真是乏善可陳,當時卻是耗盡僅有的一點時間與精神,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弄上軌道。記得在準備社團評鑑時,我在社窩住了整整三天,社團的資料看膩了就開始念書,書念累了就開始打報告,如此循環直到把社團的事情處理完為止。每次回想起這段往事,都還是相當感謝一位實驗室學長,以及當年大一的那群學弟妹,其實正是他們的熱情在支撐著整個社團的運作。
當時我有一位家教學生在光復路交流道旁的台電宿舍,他是屬於志不在念書的人,每次聽我講那些定律實驗的,都會顯得有氣無力,雖然他時常會提出雖無厘頭但是很棒的點子,但另一些時候則是兩眼空洞地在打瞌睡。其實我完全不責怪他,因為我自己也時常講到一半開始語無倫次,陷入半夢半醒的超然狀態,偶爾被發現還會被他大肆嘲笑一番呢。
那一年的生活,時常忙碌到一整個月上床睡不到幾次,幾乎每天都是坐在書桌前工作到清晨,然後直接累到昏迷在桌上。於是,我在電腦裡下載了一個鬧鐘小程式,每天早上六點的時候會用重低音開到最強的 2.1 聲道喇叭放送 Madonna 的 Celebration,整個書桌與牆壁開始劇烈震動,然後我就會在這樣的震撼中驚醒過來,接著我會沖一杯咖啡,全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就是這樣的悲壯情懷,咖啡在我往後的人生中別具意義,即使我沒有生理上的咖啡癮,但還是會盡可能每天來一杯咖啡,而且經年累月下來,倒也越喝越講究。
在荒島的時候,宿舍沒有任何器材可以沖咖啡,只有山上才有全自動咖啡機可供使用,於是一週四天的高山咖啡,是我每個禮拜最期待也最珍惜的時光。我會從超市買咖啡豆上山,純正的 100% Kona 半磅就要十幾塊錢,也幸好有買菜經費能夠支持這份開銷。坐在這世界級的風景前,品嘗那清新又帶點熱帶風味的 Kona,看著遠方山頭上閃閃發亮的天文台,以及山谷裡波濤洶湧的雲海,在這個當下,世上確實也再沒什麼事情值得煩心了。
除了賣場常見的 Kona 外,我更愛農民市集才買得到的 Ka’u 日曬豆,Ka’u 的種植環境較 Kona 來得優,口感與 Kona 比起來則顯得更加厚實而溫順,是比較適合帶回臺灣來手沖的豆子,當時為了在臺灣也能喝到最新鮮的 Ka’u,我回國後立刻就去買了一台 18 段磨豆機呢!時至今日,雖然 Ka’u 已經僅存於記憶之中,但每天還是能夠喝到新鮮現磨的咖啡,仍然是一件很單純、很幸福的享受。
「散漫在夢境裡的魂,一夜無的放矢而去,怎麼叫喚得回來?惟有咖啡!咖啡以淬鍊自身的至情至性,收攏人空虛又支離的知覺,給予魂活生生的氣血。又是詩人說的,啊咖啡,啊靈魂的血。」(摘自:馮平《寫在風中》)
Published on March 21, 2017.